叮咚请查收~来自金秋记者团的报道

信息来源:东营市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21-06-02
图片

6月2日,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成立仪式成功举行。
为推进东营市老年大学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学员所学知识技能和自身特长优势,东营市老年大学根据前期报名情况,认真、严格选拔,录用25位记者组成“金秋”记者团。
记者团中有的退休前多年从事信息宣传工作,有的热爱写作、擅长摄影编辑,有的担任老年大学部系主任多年,有的一直在我校从事 一线教育工作。
让我们连线参加成立仪式的记者们,看看他们发来的报道吧:

金秋记者  李延伦
初夏的薰风吹拂着美丽的校园,来自东营老年大学不同班级的20多名学员陆续走进三号楼多功能厅。今天是2021年6月2日,东营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成立大会在这里举行。
会上宣读了《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管理暂行办法 ,为金秋记者颁发记者证,随后记者团成员轮流进行自我介绍,大众网东营政企事业部主任张艳秋出席会议,向金秋记者团的成立表示祝贺。会上同时对金秋记者团近期重点工作出安排部署。
七一将至,东营老年大学在建党百年之际召开这次会议,宣告金秋记者团成立。这对东营老年大学的工作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会后,老年大学记者团成员将走向各个层面,带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开展工作。相信,东营老年大学在这次会议的推动下,将开启一种新的局面。
图片

金秋记者  岳艳丽
2021年6月2日,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成立仪式在东营市老年大学三号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
上午9点成立大会开始,多功能厅大屏上鲜红的背景、黄色的金秋记者团成立字幕映入眼帘。会上宣读了《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管理暂行办法》并为记者颁发了金秋记者证,金秋记者团成员轮流自我介绍,随后大众网东营政企事业部主任张秋艳讲话,重点谈了金秋记者向大众网投稿的办法。会上还 安排部署了《东营老年大学报》第24期内容,对近期金秋记者团任务做了安排。
金秋记者  刘建军
6月2日,备受广大师生关注的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成立仪式在市老年大学三号楼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会议指出,近年来,东营市老年大学全力推进红色校园、幸福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创造性开展“智慧助老”暖心行动,让广大老年学员在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中拥有了更多、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先后获得市级、省级乃至全国多项荣誉称号,特别是智慧建校和智慧助老创新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走在了全国老年办学工作的前列。
会议明确,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的成立,标志着市老年大学信息宣传工作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市老年大学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对于进一步提升老年大学融媒体建设水平,强化老年大学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推动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需求相衔接、相适应,不断满足老年学员以及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强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希望金秋记者团的每一位成员,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讲好“夕阳故事”,全面展示“夕阳风采”,为推动老年大学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舆论保障。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运用市老年大学网站、校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各类宣传平台和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老年大学工作的深切关爱和热切期望;大力宣传广大师生在推进红色校园、幸福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大力宣传市老年大学担当作为、奋力开拓的各类创新成果,汇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强大力量。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金秋记者证颁发仪式;宣读了《东营市老年大学金秋记者团管理暂行办法》;安排部署了《东营市老年大学校报》相关宣传内容;对近期金秋记者团主要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大众网东营政企事业部主任张艳秋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金秋记者团成员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金秋记者  盖金芳
6月2日上午,市老年大学举行金秋记者团成立仪式。作为记者团的一员,接过鲜红的记者证,就如同接到一道出发的号令,心情激动万分。我决心以启动仪式为起点,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多写稿、写好稿,为更好地发挥老年大学新闻宣传工作的服务、教育、引导、凝聚、激励作用,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宣传报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宣传报道老年大学在教育和管理上取得的成就,多宣传报道老年朋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崭新精神风貌,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二是宣传报道要坚持对内为主,在完成对内宣传报道任务基础上,尝试对外宣传报道,以进一步提升和扩大老年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宣传报道要逐步实现多方位、多形式。从载体上要积极向公众号、校报投稿;从形式上要丰富文字、图片、影像等要素,文字类也要争取信息、新闻、通讯等均有突破。
四是宣传报道要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要用乐于奉献、乐于吃苦的精神勉励和激励自己,保持学习热情、激发写作激情;要自我加压,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的宣传手段和渠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从而为提高宣传报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来源:金秋记者   陈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