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动态
|
金秋初心
|
金秋学堂
|
金秋风采
|
金秋暖阳
|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动态
【金秋风采】教学活动成果展(第四期):文学作品展
信息来源:东营市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24-01-03
为充分展现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成果,经过前期精心筹备,东营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2023学年教学活动成果展正式开始!本次活动分书画展、摄影展、手工展、文学作品展、文艺展演五个部分,共计收到作品390余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同步展出。
本期向您展出的是文学作品。
山水缘
山水画基础一班 李琳
“滋兰九畹 树蕙百亩”,在三尺讲台之上度过了三十二个春秋,退休之后,我重拾青春梦想,回归学生身份,在东营市老年大学开启国画山水之旅。
春和景明,清风徐来,2023年3月5日,伴着和煦暖阳我走进了宽敞明亮配备高端的书画教室,坐在久违的课桌前,对未知的期待与渴望与孩提时代一样炙热。国画专业毕业的张老师将山水画历史与知识融入幽默风趣的讲解中,从毛笔与宣纸的种类与选择开始,耐心细致地引领着他眼中的叔叔阿姨们在宣纸上写下第一条墨线。张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示范指导,有问必答,这份敬业与专业充分说明了市老年大学的课程为何一课难求!
夏木成荫,花开烂漫,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令人心驰神往。6月9日职业学院张培杰教授的“浅谈中国文人画”专题培训让我们了解了文人画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画风特点,张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倪赞的聊写胸中逸气”、“文同画竹 影中见骨”、“邓石如的既白当黑”……,在培训会的最后张教授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学习书画是为了修心养性和品味生活,不要追名逐利,否则会迷失初心误入歧途。”6月13日职业学院的王琴老师以多维、立体、直观的图文视频形式带领现场师生云游九曲黄河沿岸绝美之境,聆听华夏五千年历史传承,了解了就在我们的家乡东营市奔腾入海的母亲河——黄河的前世今生。在黄河边成长起来的我们,用手中的画笔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义不容辞。
春华秋实,美好悄然而至。在水墨芥子园中浸润了一个漫漫长夏,我们班常同学的山水百米长卷震撼亮相,长龙一般的画作在教学楼的长廊里回环展开,三百多页的芥子园画谱树石篇常同学一张不落的临写出来,挺拔的树木、险峻的山峰、飞泻的瀑布,灵动的云水,再配上他精湛的书法更加令人叹为观止!金秋时节,收获满满,有老师中肯细致的点评,有同学们温暖关爱的鼓励,有亲朋倾心倾力的支持,我这个零基础的小白也在不断成长,终于不再把树木山石画成面包了,初步掌握了基本笔法墨法,开始挑战宋元名画的临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相识相伴,共同成长的我们即将奔赴一年级毕业之约!“师古人 师造化 师心源”是书画人始终如一的遵循;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附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既是学画之法也是品画之法;“一座大山、两座小山、三棵大树、四棵小树、五组石头组合、六处小景、七处有苔”(数字均为泛指)是张老师亲历的创作体会;师生对每一幅作品的精雕细琢是成长的源泉;日益丰富的课程设置、特色讲座、红色观影、书画摄影展、八段锦大赛和文艺汇演等等都体现了市老年大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山水画的学习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观察大自然、感悟山川树木,更加珍爱生活的每一天。正如欧阳修先生在《醉翁亭记》中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冬去春来,龙年让我们再续国画山水之缘。
秋韵
文学赏析班 綦文文
时光流转,四季轮回,转眼又是秋。
天渐冷,秋意浓。今日趁着秋风不燥、阳光正好,出去走走.....秋日的午后,天高云淡,极目望去,大自然似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原来满眼的葱绿,此刻已然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片片金黄的银杏树,色彩明艳;期间夹着一片红枫,最惹眼的是那排排站立的梧桐树——看那笔直的树干上撑起伞状的树冠,宽大的叶子竟有绿、黄、褐三色,微风吹过,悠然飘落......伴着踩踏落叶清脆的声音,漫步在斑斓的林间小路,阳光透过树枝洒在铺满落叶的路面,一阵微风,和着鸟鸣,树叶似翩飞的蝴蝶在空中起舞,举目望去:小区楼前的柿子树举着无数红灯笼,探出墙头,还有串串似玛瑙的海棠果挂在枝头。真是春华秋实啊,此刻有种收获的喜悦充盈心间。
穿过林间小路往北是一个人工湖,西面石头上有三五垂钓者,聊着天悠闲地甩着鱼竿;在秋日阳光下,芦苇擎着雪白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一片残荷立在湖水中,别有一番景致!此时此景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湖四周长满芦苇,转角处一位园林工人割着扑倒外面的芦苇,“现在草枯了,割了,明年春天还会长出来”!是啊,这就是生命的轮回,生命最后都会归于本真,就如那扑入大地的树叶,立于水中的残荷,都会化为养分滋养那方土地,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生命因此而生生不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让我们享受万物变换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暮秋时节,感受生命之静美。
伴着一枚落叶,一场秋雨,一缕暖阳我们也步入了人生之秋!人到中年,不要惧怕秋的萧瑟肃杀,不要有“近黄昏”的悲观,要在这最深的秋色里感受繁华落尽的至简和浑厚,享受“为霞尚满天”的绚烂和从容!
传统文化激励我奋斗人生
老干部社团联盟水兵舞团 隋志善
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喜爱由来已久,每每读到一本好书,或者是一句深受启发教育的语句,我都会认真的用书法的形式去写去记。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提高我的书法艺术水平,记录了有教益的语句,丰富了文化修养,提升了思想境界,同时,培养了我道德品质和做人处事的方法与风格,激励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走过一段又一段人生不平凡的奋斗道路。从而在退休后的几年里,取得了在国内国际和在美国举办的世界武术联盟雄鹰杯武术大赛中,夺取王中王奖杯。连续赢得十四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世界武术文化传播形象大使的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归功于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厚积而博发的学习与积累。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精神食粮,精神之魂,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历代古圣先贤的文化精髓,是道德文化传承的桥梁。
我们学习优秀文化和古圣经典,注重的是道德修养,树立的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是人类精神最高信仰,是缘于自然的真善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努力传承的历史使命,是人生的第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家教。
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呢?道就是自然万物生长和运行的规则规律,顺其自然,就是遵道守德。人伦道德不亏,才可称其为人也,为人应当能够以道为尊,以德为贵。人要了解天地之道这个自然规律,才能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天道是日月星辰,地道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人道是格守人伦,做人处事诚信为本。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依道而行,不要背道而驰,乃是人所遵循之道,国无道不兴,人无道不立。道德是人生性命的保障,厚德才能载物,而缺德就会遭殃,善德是人心之根蒂,守之则存,弃之则亡。人在道德中如鱼在水中一样重要。守道之人与世无争,一切顺其自然,只有改变自己,顺应自然规律,遵道守德,善良孝顺加勤奋才能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无自利他,德行天下,道是运行的,德是人做的,不运行就没有道,不实做就没有德,求财要先求德,德是根,财是果,不能背道而驰。在人伦之道上,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福,无道便无德,无道是昏君,无道是灾祸,无德便无福啊。
那么什么叫人生之道呢?概括的说有九个道:一是公民道,公民道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第二,是子女道,如孝顺父母,哥爱弟敬,父母慈,子女顺。第三,悌兄道,互帮互让。第四,夫妻道,就是互敬互爱。第五,父母道,要慈爱子女。第六,君臣道,就是君仁臣忠,第七,同事道,要谦让关爱,第八,朋友道,要诚实有信,第九,邻里道,要帮让和睦。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在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实现。传统,传播,传扬,传承中的关键一个字就是”传”,而传是人和专两个字组成的,说明这件事要专人,专心,专注,专门来做,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起来,传播出去,传扬开来,传承下去。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做工程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做工程就是要立专项,聚专家,筹专款;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来做,国家已经决定要用做工程的办法来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了,这是英明的决策,科学之举。这样才能有抓手,出成效,结硕果。
传统优秀文化的警世名篇,精句珍言,激励我不断去学做人,去做事,去包容,去奋斗。让我知道厚德才能载物,缺德就会遭殃,去学做一个善良的人,知道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和睦人家春意常在,友爱门庭幸福永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生,但见其长。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消。行恶之人,祸虽未至,福己去也,为善之人,福虽未到,祸已远也。
什么叫奋斗?奋斗就是每天都难,但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轻易就能成功的人,所有的风光背后都有一个苦熬的过程,所有的荣耀的存在,都是一颗苦苦支撑的心。
什么是高贵?什么叫文化?不只是读书识字和拥有多少财富;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于孤单里休闲,在寂寞中守望,能做到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穷不离德,达不离道,关心下一代,做好传,帮,带。
传统文化可以让我懂得世界有多大,知道自己的心灵,明白自己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传统文化还给我们很多的智慧,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小到改变家族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大到治理天下。传统文化对于育人,治国理政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重大作用。
宝玉与晴雯
文学赏析班 王均洋
众所周知,贾宝玉是个情种,是个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人。他与大观园中众女儿都柔情似水,爱意朦胧。这缘于贾宝玉所处地位和环境,待到群芳烂漫时,他在丛中赏,他无愧是大观园中的探花郎!
然而,贾宝玉与晴雯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在读到《红楼梦》第五回我注意到,贾宝玉最先拿出又副册,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预示着晴雯命运的画和判词。试想,作者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为什么要安排晴雯第一个出场呢?这样一部鸿篇巨著,人物出场一定很有考究,肯定不会以抽签的形式安排顺序!要么按照年龄为序排列,应该元春先登场,或者是贾宝玉的嫂子李纨!警幻说过,以善者为序!那么在红楼梦这部书里晴雯为善者之首?左看右看也不像,善者都排在正册。所以说,无论按照身份地位、年龄长幼,都不会让晴雯先出场。苦思良久,我恍然大悟,作者是按照人物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蓄意安排,如此说晴雯在贾宝玉心目中位居第一!
这个第一,可能是爱意最浓,可能是怜惜最切,可能是兼而有之!
晴雯怎么能够获得宝玉青睐呢?袭人、晴雯、麝月等几个宝玉房中丫鬟,每一天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况且晴雯身材高挑,据描述眼睛与林妹妹神似,可见容貌姣好。她为人直爽,语言犀利,也因如此,得罪了不少丫鬟和嬷嬷,这也为她后来被诬陷,含冤而死埋下了根苗。但是,她这样的性格宝玉却是喜欢,认为她纯真、性情和不畏强权,因此成为宝玉的知己!
关键时刻晴雯挺身而出,请看晴雯补裘那一段。价值连城的宝衣被损毁,宝玉肯定被长辈责怪,况且,明天还要见客人,这可如何是好!晴雯带病连夜补裘,天明时貂裘完好如初。这里表现出晴雯的责任感,还有对宝玉的深情,再者,女工不是十分过硬,怎么能完成这样高精尖的重任!这样心灵手巧,面容美貌的女子,能不让宝玉动心?这样才华出众的干将能不让他人嫉妒?这就是判词说的“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宝玉早起让晴雯研墨,只写了绛芸轩三个字就放下笔墨去看宝姐姐,直到晚上才踏雪回来。这时晴雯笑着迎出来,言语中不乏责备,还娇嗔地说,我的手都冻僵了,宝玉忙给晴雯暖手,看这主仆多么融洽,仅一个融洽了得吗?那是真情厚谊自然流露。宝玉与晴雯之间存在着超越主仆的微妙情感。晴雯对宝玉的关怀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例如在宝玉生病时,晴雯不仅仅是尽到了一个丫鬟的职责,更体现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关切。也展示了宝玉对于晴雯的特殊关爱,以及晴雯对宝玉的不同于一般丫鬟的情愫,晴雯撕扇很能说明一切。
晴雯重病被驱出贾府,请听晴雯临终之前向宝玉诀别的话:“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然生的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今儿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运限,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看吧,这就是两个人的私房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仅仅六个字,包含着万语千言,形容两个人心有灵犀,无比恰当,若说两人心照不宣,就有些亵渎!
宝玉写了《芙蓉女儿诔》祭典晴雯,宝玉说他与晴雯的关系是“衾枕栉沐,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可见关系密切程度。这时还都处在两小无猜年龄,可最后这几年都到了,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之际,感情纠葛十分复杂。
对于晴雯,宝玉是愧疚的,晴雯的悲剧命运也是她与宝玉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面。晴雯的早夭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对宝玉内心世界的一次重大打击。她的离去使得宝玉痛彻心扉,这种悲痛超越了主仆关系的层面,达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她的离去象征了宝玉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消失。
宝玉与晴雯的感情关系纯洁无瑕,情深意浓!士为知己者死,足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老年大学学习随感
太极拳基础三班 吴瑞丽
退休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几十年的奔波忙碌、拼搏奋斗,就像激荡的江河变成了宁静的湖泊。平淡无奇的生活总夹杂着几分淡淡的失落和忧伤。一度“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成为生活常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成为常有心态。通过参加市老年大学的学习,我们克服了对退休生活的焦虑,填补了精神世界的空缺,逐渐认识到退休以及伴随而来的衰老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并坦然接受便会在有生之年活出自己的精彩,幻出漫天的红霞。正如诗豪刘禹锡所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市老年大学有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安全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温暖贴心的后勤保障和笑脸相迎的服务人员;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有既喜闻乐见又内容丰富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极强的教师队伍。这里是中老年人学习交友、娱乐身心的乐园,是我们焕发青春、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学习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学习太极拳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学习手机应用及网络知识,学习面点烹饪及茶艺文化,学习《大学》《中庸》、欣赏唐诗宋词等等。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教学成果汇展活动,在这所属于中老年人的校园里,我们可以挥毫泼墨、洒脱自我,可以放声高歌、翩翩起舞,可以吟诗作赋、尽显才华,可以逍遥太极、在刚柔动静中强身健体,可以切磋面点烹饪技巧,共享生活乐趣。置身其中,我们由衷地感到快乐和满足,由衷地感恩这国强民安的时代。
市老年大学让正在和已经步入老年的我们丰富了知识、结交了新朋、调养了身体、陶冶了性情、振奋了精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增添了新的色彩。帮我们树立了老骥伏枥和老当益壮的生活态度,增强了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服务社会的自信和勇气。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苏轼有词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词人乐观向上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样也应该成为我们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让这向往、这追求伴随生逢盛世的我们一路前行,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洒下更多的充实快乐,更绚丽的漫天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