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口罩打喷嚏,是自己祸害自己吗?
疫情期间,一旦在公共场所打个喷嚏,马上就有好几道惊恐的目光投射过来,人群立刻做鸟兽四散状。
OK,喷嚏作为“病菌喷射机”,有这种威慑力也可以理解。
但是大家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戴着口罩打喷嚏的时候,病菌都被拦截在口罩内;那喷嚏的受害者,不就是打喷嚏的人了吗?
打喷嚏,其实是呼吸道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
鼻腔受到异物刺激后,鼻腔黏膜部的三叉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会支配肺部的呼吸肌,让呼吸肌强烈收缩、喷出气流,将异物排出。
比如感冒的时候,打喷嚏是为了排出过多的鼻腔分泌物;尘螨、花粉过敏的时候,打喷嚏是为了排出鼻腔内的致敏颗粒。
除了异物,温度湿度急剧变化也会刺激鼻黏膜,让人狂打喷嚏。如果喷嚏每日发生、每次连续3~5个甚至更多,连续4天以上,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打喷嚏的时候,口腔中的液滴会由于压力变成“飞沫”喷射出去,而飞沫传播是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那打喷嚏会不会造成“我感染我自己”的尴尬局面?
并不会。
从某种角度来说,“飞沫”是非常小的口水液滴,既然吞咽口水是安全的,那么口罩内的飞沫对自己来说也是安全的。
而且,我们不只在打喷嚏的时候会喷出飞沫,在说话、呼吸、咳嗽的时候,口腔中都会喷出飞沫;换句话说,不管打不打喷嚏,你所戴的口罩中早就已经布满飞(kou)沫(shui)了。
打喷嚏或咳嗽时,呼出的大量热气和唾液会弄湿口罩,口罩的防护性能会变差。
一般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最少4小时更换一次;如果口罩被分泌物打湿或弄脏,或出现破损,或者感觉呼吸阻力增加时,应立即更换。
想打就打,别怕尴尬
准备打喷嚏的时候,上呼吸道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如果强行将喷嚏压下,压力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要是病菌也随之进入中耳,可能会造成中耳炎甚至是鼓膜破裂、听力损失等严重后果。
呼吸阀口罩不适合爱打喷嚏的人

呼吸阀是单向的阀门,当佩戴者吸气时阀门关闭;呼气时阀门开启,呼气直接排出。
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疾病、心脏病或其他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人,使用配有呼吸阀的N95口罩,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使呼气轻松一些,并有助于减少热量积聚。
但是经常打喷嚏、咳嗽,有一定感冒症状的人,为了别人的安全,还是最好不要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打喷嚏避人
即使带着口罩,要咳嗽或打喷嚏时,也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之后把用过的纸巾立刻扔入封闭式垃圾箱内,并尽快用肥皂和清水等洗手。
在打喷嚏的时候得避开别人,防止飞沫接触到别人的口、鼻、眼等部位。
如果别人不放心,上前来询问时,可以告知他人自己是否接触过确诊病人、是否已经进行隔离观察、是否有类似感冒等其他症状,解除别人的疑虑。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